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节水行动”部署要求,聚焦耗水量较大的农业、工业两点发力推动节约集约用水,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绿色动能。
初春时节的开鲁县小街基镇茂发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处处一派赶工期、备春耕的忙碌景象:挖掘机破碎冻土、开沟作业,工人们热融焊接、装车托运管材。正在现场忙活的茂发村党支部书记郑永贵介绍,他们村2024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5000亩,剩下的8200亩今年1月份开工作业,春播前全村23200亩耕地将实现节水灌溉全覆盖。
挖掘机正在开沟(胡建华 摄)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国家一次投资、老百姓多年受益,节水又增粮。”郑永贵由衷地感叹道。
节水行动,农业首当其冲。开鲁县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集约化,通过高效节水改造、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等措施逐步压减农业用水量。同时,稳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通过推行“以电折水”全面推广超定额累进加价、超限额征收水资源税、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等制度。
正在茂发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抽检作业的开鲁县农牧局农田建设管理股工作人员孙德庆介绍,开鲁县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是60.15万亩,其中新建50.42万亩、改造提升9.73万亩。春季16.32万亩已于2024年12月全部完工,今年春播时可正常投入使用;秋季43.83万亩已于年初陆续开工建设,工程全部完成后,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到279万亩。
孙德庆(左一)在施工现场抽检(胡建华 摄)
“项目实施主要模式为浅埋滴灌,主要建设内容为农田水利工程、输配电工程、田间路林工程以及农田土壤地力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水源井116眼、地埋管道85000米,11月底前将全部完工。项目实施后,能有效节约地下水资源、助力农户增产增收。”孙德庆介绍,以种植玉米为例,每亩节约地下用水90立方米左右、增产80—100公斤。
走进开鲁县泓泽水务有限公司,净水车间、送水泵房正有序运转,地下水在这里经过曝气、过滤等一道道工序,稳定供给到通辽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各用水企业。
运行中的曝气池(毕乐陶 摄)
为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科学管理、集约节约利用,开鲁县2023年年底建成生物医药开发区集中供水项目,项目由开鲁县鲁晟公司实施,其子公司开鲁县泓泽水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生产生活用水,并作为开鲁县主城区的备用水源。
开鲁县鲁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宝志介绍,项目设计日最高供水量4万吨,目前水质已经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能持续稳定保障开发区企业生产生活用水需求。“2024年8月,泓泽水务公司实现了对开发区企业公共供水管网的覆盖,目前为园区60余户企业供水,每天的供水量在7000吨左右。”张宝志说。
张宝志(右)在送水泵房检查工作(胡建华 摄)
为强化全县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持续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开鲁县在全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的同时,多措并举推进工业节水。
“通过水源置换,我们对园区内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调配,园区内企业统一接入集中供水工程,封闭原有自备水源井,以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用水稳定性和水质、降低企业用水成本,也极大地增强了企业节水意识。”开鲁县水务局副局长代云双介绍道。
代云双(左二)深入生物医药开发区在建企业推进使用集中供水事宜(张美娜 摄)
开鲁县不断加强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完善在线取水计量设施建设,对全县年取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取水口实时在线监测,精准掌握企业用水数据,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并开展节水企业评选,激发企业节水积极性,持续推动重点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和节水技术应用,引导企业产业升级,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形成节水氛围。(胡建华 张美娜 毕乐陶)

关注精彩内容